買鞋子的時候,不僅要考量外觀、時尚感,還要考量到鞋子合不合腳的問題。如果選得太剛好、太緊、或是鞋子楦頭較窄而勉強穿,長期下來可能會讓指甲和腳趾受傷。雖然外觀非常重要,但是我們卻常常只因憑外觀選鞋。我們應該要謹慎且全面選擇所穿的鞋,因為我們的健康狀況跟腳上穿的鞋有很大的關係。

Vector collages by Dmitry Nikulnikov

 

美國紐約時報報導,單看美國就有約75%的人日常生活有腳痛的經驗,而腳又承受全身的重量。如果品質低廉或是不合腳的鞋子可能還會讓腳破皮、長繭,因此確保鞋子符合自己的腳長與腳寬很重要。

 

不要早上試穿、試鞋時間很重要

如果到實體門市試穿,建議不要在早上的時間買鞋,因為經過一天的行走、雙腳都會略為腫脹,所以早上合腳的鞋子到傍晚可能就會有點緊。確保鞋子貼合雙腳、但卻不要到緊縮的感覺,鞋子過緊可能會導致血液循環不良以及指甲變形甚至斷掉;也建議不要選太鬆的鞋子,就像穿夾腳拖一樣,雙腳的肌肉會承受比較多的壓力。

 

找出適合雙腳長寬的鞋楦

試穿鞋子時,建議兩隻腳都穿上,並且在站立狀態彎腰輕壓鞋尖,確保最長的腳趾和鞋尖之間有至少一公分的空間,這讓你的腳有足夠的空間,可以在行走時有足夠的空間,試穿時可以伸展一下腳趾,確保雙腳有足夠的空間活動。

選擇有彈性又柔軟的鞋墊,可以透過彎曲鞋子查驗,因為優質鞋子的鞋底很容易彎曲,而彎曲的時候,鞋面也不會變形太多。如果要穿有跟的鞋,日常穿著的最佳選擇是鞋跟較短且跟較寬的款式。

 

鞋子材料很重要

選擇鞋子時,鞋材也是重要的考量。天然材料製成的鞋子可以在任何季節讓雙腳呼吸。例如皮鞋類,建議可以選擇用未打磨的皮革、磨砂皮革或絨面革等材質製作的鞋子。如果穿人造皮革的鞋子,可能會比較不透氣,導致長疹子、香港腳等問題。但如果鞋內裡是用未打磨的皮革或是紡織品製作的,就比較不會有完全不透氣的問題。另外還要確認鞋墊材質,理想情況下,鞋墊應該要吸收腳汗造成的臭味、並去除水分、抑制細菌生長。

 

依穿著場合選鞋

應該針對活動或穿著場合選不同的鞋子,像有些鞋子就不適合穿來長時間走路,最重要的是要抓對自己雙腳的感覺,畢竟有時候別人推薦好用好穿的東西不一定適合你,別人覺得不合用的東西也未必不適合你,不衝動盲從購買、不預設立場排斥,畢竟這種貼身的東西還是要主觀感受一下再做決定選購。

 

回歸思考鞋子起初設計的意義

鞋子在英文裡有不同說法,一種是大家熟悉的shoes,另一種也是Mijily團隊較為偏好的用法footwear,表示你穿上的鞋子就像是雙腳的衣服一樣,如果不合適就會讓你雙腳受罪。其實鞋子最起初的設計就是用來減輕運動傷害或防止受傷,其次才是時尚、裝飾或地位象徵等,必須回歸到舒適度、而非為了外觀和崇尚品牌而妥協於自己的健康。